1. 使用 RMarkdown 的 child 参数,进行文档拼接。
  2. 这样拼接以后的笔记方便复习。
  3. 相关问题提交到 Issue

贵阳很小,客车东站、机场在东南方向,观山湖、金融城在西北方向,横贯不超过50公里。

1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不需要门票,体温加二维码就可以,比较坑的是馆内的讲解设备的耳机需要付费买,没有人工讲解。

在市区,馆内有17个民族,但是我主要想了解的是苗族、布依族两个大族。

1.1 贵州地图概况

永乐年间,遵义(贵州省的北部)是属于四川的。雍正年间把遵义划给了贵州。 荔波(贵州的南部)是广西的,后来也划给了贵州。

很多藏品都在台北,但是当时没有看到。

工种视图。

1.2 苗族

苗族是蚩尤的后代。

九黎变成了三苗。

亚鲁王,冯骥才主编。

文书指的是土官弹压腐败,改土归流,由中央任命,红字是雍正批注。

1.2.1 苗族的五次迁徙

第一次迁徙。上古时期逐鹿(今河北省境)之战后,蚩尤战败。部分九黎部落人员从黄河中下游以北,迁往长江中下游以南。(北至洞庭湖以北,九江市一带;南到长沙、南昌一带)。称谓上从九黎变为三苗。

第二次迁徙。尧在位期间(公元前2200年前后)一部分往甘肃、青海一带迁徙(窜三苗于三危),后来又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禹继位后,发动战争,三苗从洞庭、九江之间,一部分南迁至洞庭、翻阳湖以南(湖南、江西一带),此次迁徙一直持续到战国后期,称谓上从三苗变为荆州蛮。

第三次迁徙。秦汉时期沿湖南沅水(洞庭湖西南角)上游迁到包括今天的常德、湘西土家自治州、黔东、川东、湖北鄂西一带(武陵五溪)都柳江至榕江、从江、丹寨等地。称谓上变武陵或五溪蛮。

第四次迁徙。唐代,苗族进一步迁徙至贵州各地、其他还有少量到达川南、云南、广西、海南等地。

第五次迁徙。元、明、清时期,部分苗迁到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外地区。

1.2.2 服饰

以多为美。

1.3 布依族

布依族属于蛮夷的夷,53年前是叫做夷族。

1.4 彝族

有文字有语言。

1.5 水族

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元末明初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为维护地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

十万明军再次挺进西南。奢香劝说丈夫顾全大局,与明军建立同盟。元梁王溃败。重病缠身的霭翠去世。格宗和那珠企图乘乱将陇弟沉塘淹死,篡位夺权。阴谋破产后,那珠自杀。

1381年 四月,段宝死,宗室段世名(部分史籍记为段名或段世)继为第十一代总管;九月,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一路从湖广而进,一路从四川南下,渐次进军,逐地攻占。十二月,傅友德、蓝玉、沐英分别攻取曲靖和昆明,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跳水自尽。1382年 闰二月,明军攻克大理,云南全境平定,元梁王及大理段氏在云南的统治彻底结束。

元末明初的时候,大理国(包含昆明、曲靖)是依附于元朝的(吴蔚 2010)

水书,不是book 而是 script。

水族文字。

邓恩铭是水族。

1.6 白族

贵州龙家

  • 建文帝,龙家

文献里面提到很少。

1.7 满族

随军平定三藩。

  • 耿精忠和尚可喜是谁?

  • 贵州安龙在哪?

安龙位于黔西南。

张之洞是贵州安龙人。

王阳明

1.8 羌族

1.9 其他

吊脚楼。

扎染。

1.10 小说记载

熊明点头,说:“陆左你是明白人,这些知道便容易说了。我们这寨黎苗村,其实也是三十六峒中白河苗蛊的一脉。当年从云南迁徙至此,老辈人有说是护送建文帝外逃而来的。

这个应该是白族,龙家。

不过这话说说也就罢了,建文帝终究是汉人的皇帝,跟我们苗家有哪样关系?不过到了这雨林里,世代繁衍,也算是把家安了下来,其中蚩姓一脉的老人,就是懂蛊。亏得有他们在,才让我们的先辈能够在这里安家落户下来。神婆她老人家,最擅长布置石头蛊,外人不敢入村,也不敢欺辱俺们,这就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啦。”

蚩尤部落是对的,祖上是九黎、三苗、荆州蛮……

他们的祖先最早是云南白河苗族的分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便不普及了,知道的人便知道),从国内迁徙到此,并且一直就繁衍生息下来。

第五次迁徙。元、明、清时期,部分苗迁到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外地区。

二春告诉我,说我们去的地方,是白河苗蛊,从滇南红河迁徙到缅甸境内的,现在的掌事人叫做李雪瑞。

第五次迁徙。

二春告诉我,说我们这回要去的地方,叫做寨黎苗村,是以前白河苗族迁徙到东南亚的时候,定居的地方,村子里有一个神婆,叫做蚩丽妹,那可是大大的传奇人物,当年蚩丽妹年方二十,北上寻根,一路上连续挑战当年的同族,三十六峒,居然给他破了那么个十七八路的,厉害得飞起。

符合第五次迁徙。

1.11 赶苗拓业

苗族起源于中国,后经云南逐渐向东南亚迁徙,但具体时间与迁徙路线一直存疑。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 合文献的方法,认为苗族进入老挝的时间自明朝开始,而大量迁徙发生在1800年左右,并且是分批次分阶段从中国向老挝迁徙的:一部分通过云南沿三条路径迁入老挝;一部分通过越南进入。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形成了集尚武、追求自由、祖先崇拜为一体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也逐渐内化为族群的无形边界。 (郝国强 2019)

发生在第五次大迁徙,处于元明清时期。

在明清王朝统治的3个多世纪里,南方数省毗邻的武陵山及云贵高原东部,多次发生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赶苗拓业”事件。“赶苗拓业”虽然不见于正史的记栽,但却是包括明朝开国皇帝在内的封建王朝的统一行动.是统治阶级“平蛮”政策的实施.它给被剿杀,驱赶的相关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并迫使苗族大规模西向迁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东人达 2006)

明清时期的赶苗拓业是历代封建王朝“平蛮”政策的延续与升华,其不见于封建正史,却大量存在于当今武陵地区的方志、族谱、碑刻及民间传说之中,并在当今少数民族心中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目前关于赶苗拓业研究还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在详细收集武陵地区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发生在明清时期的赶苗拓业事件作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旨在分析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带来的影响。苗族作为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且也为武陵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武陵地区正处于国家抚贫和重点开发的区域。为此,国务院在2011年颁发了关于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因此,研究以苗族为代表的赶苗拓业事件,不仅可以剖析明清时期苗族的迁徙与分布,也可以了解明清苗族的发展状况,为当今武陵地区苗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参考依据。 (杨润 2016)

由于赶苗拓业的原因,苗族进行了第五次大迁徙。

所谓追苗赶汉亦赶苗拓业,其时代大概在明初设立卫所时,明代卫所军队把当地的好田占了,把原耕的少数民族赶走,古称赶苗拓业,我们认为这些被称作转窝子的杨氏是播州杨氏派驻部队与当地民族通婚所生的后代,故被称为转窝子。这些杨姓转窝子主要集中在赤岩底杨家寨和尖山堡杨家湾,他们都自称是杨端之后裔。 (王興驥 and 周必素 2014)

赶苗拓业的原因是为了占用好田,欺负原耕的少数民族。

例如,清代武陵山地区“赶苗拓业”,即因争夺土地资源而造成了剧烈的民族冲突,后来的乾嘉苗族起义、号军起义等也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对资源剥夺政策的反抗。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在武陵山区进行以民族和谐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建设,各种政策均以尊重民族平等为前提。 (王春光 et al. 2014)

赶苗拓业导致的民族冲突在新中国成立了统治上进行了和平共处的措施。

这方面,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不少,如清代武陵山区(贵州)“赶苗拓业”及当今“拉美陷阱”,以及瓮安事件等都提供了重要警示,因此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叶韬 et al. 2015)

瓮安事件不久远。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有731的展览。

主要是关东军。

731部队遗址在哈尔滨。

田部井和发了论文,证明这不仅仅是关东军的锅了,举国参与。

731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日美交易。坏事日本人做了,美国人坐收渔利。

参考文献

东人达. 2006. “On "Driving Away Miao and Founding Family Propert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贵州民族研究 026 (006): 128–33.

叶韬, 吴大华, 黄承伟, and 张学立. 2015. 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 社科文献出版社.

吴蔚. 2010. 孔雀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杨润. 2016. “明清武陵地区赶苗拓业研究.” PhD thesis.

王春光, 孙兆霞, 曾芸, and others. 2014. “社会建设与扶贫开发新模式的探求.”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興驥, and 周必素. 2014. 海龙屯与播州土司综合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郝国强. 2019. “老挝苗族的分布格局,迁徙路径研究–海外苗族研究系列之一.” 广西民族研究 146 (02): 62–69.